潘长江身高1米6,亲弟却有1米79,大难不死的代价是身高之痛

潘长江于1957年10月1日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,父亲潘林生,母亲王晶平均为辽北地区的评剧演员。他们家老少加起来有十多口,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养活,日子过得很拮据。

1962年10月,5岁的潘长江在邻居家玩,邻居发现他频繁喝水,每隔几分钟就要喝次水,并且边喝边尿,尿直接从裤子流出来。

邻居赶忙把这件事告诉了潘妈妈,潘家父母吓坏了,意识到儿子可能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病,于是赶紧带他到沈阳有名的妇幼医院检查。

检查之后,医生告诉他们,潘长江患了一种叫“尿崩症”的病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一辈子都治不好了。母亲王晶当场被吓哭了,并跟潘林生说一定要想办法把孩子的病治好。

尿崩症(DI)是由于下丘脑-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(AVP)又称抗利尿激素(ADH)不同程度的缺乏,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青春性缺陷,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。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(CDI),后者为肾性尿崩症(NDI),其临床特点为多尿、烦渴、低比重尿或低渗尿。尿崩症常见于青壮年,男女之比为2︰1,遗传性NDI多见于儿童。

于是,父母带着潘长江辗转于各大医院,但都没有什么结果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晶听说上海有个医院可以治这种病,于是赶紧带着潘长江坐火车奔赴上海。

母子俩风尘仆仆奔赴上海,但医生的话却破灭了他们所有的希望,医生说:“这孩子的病没办法治。尿崩会造成营养不良、免疫力低下,导致各种并发症。他最多活不过25岁!”

听到这样的消息,王晶近乎崩溃,如遭五雷轰顶,但她还是牢记医生的告诫,时刻给儿子保持足够的饮用水。

潘长江母亲王晶

1963年,潘长江全家迁到了辽宁省铁岭市,父母仍然在剧团上班。

潘长江由于生病,整个人骨瘦如柴,甚至有次病情发作,他突然昏倒在地,休克过去,父母带他到医院抢救之后才醒转过来。

由于潘长江的病情加重,父母只好继续带儿子四处求医。最后在县医院找到了一个老中医。医生说进行针灸治疗有可能会治好,于是母亲每天带着潘长江过去针灸。

每次十几根针扎进潘长江皮肤时,母亲吓得不敢去看,懂事的他还跟母亲说:“妈,你别怕,我不疼”。后来为了怕母亲揪心,潘长江就独自去针灸治疗。

老中医为了尽快治好他,用一种三棱大针往潘长江肚子上扎,很多大人看都不敢看,年幼的他却生生忍下来了。

潘长江父亲描述针灸的针长度

但是无论潘长江怎么坚强乐观,“活不到25岁”这句话还是压在他身上的一座山。

潘长江想在有限的生命里,尽可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,于是他告诉父母:“我想学演戏,长大做跟你们一样的演员。”父母也希望儿子能尽可能的开心,于是他们就同意了。

表演评剧需要从小锻炼扎实的基本功,潘长江每天在学习之余,都会跟着父亲练功学表演。

在中医治疗和身体锻炼的联合之下,潘长江的病居然慢慢好了起来。老中医称,只要潘长江的病情出现转机,就有可能治愈。

于是他更加积极地治疗和锻炼,凭借自己对生命顽强的渴望,在25岁的坎儿到来之前,他就奇迹般的康复了。

只不过因为这个病,导致他时尚不良,长得又瘦又小,身高也只有160。值得庆幸的是,女儿潘阳并没有受到遗传的影响,长得高挑漂亮又健康。

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他在台上拿自己身高调侃,把欢乐带给大家,却不知他有如此悲伤的过去。他不在意别人拿自己的身高开玩笑,心理强大,潘长江这个曾经患过绝症的小个子,成为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